新能源时代的电动车监管与隐私?
Contents
监管or隐私?
近期有关注新能源汽车。
监管
早些年,新能源车存在大量骗补问题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其中就包括了对新能源车的监管。
工信部委托北京理工大学,开发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,用于监测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,包括车辆的位置、速度、充电状态等信息。
而后,于2017年,工信部又出台了《GB/T 32960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》,规定了新能源车的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的技术规范。
这个规范是推荐标准,不是强制标准,车企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执行。
但由于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,对车企的补贴资格有一定的要求,其中就包括了这个规范。
也即,若车企不执行这个规范,那么车辆将无法进入推荐车型目录,无法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。
至此,所有新能源车的t-box模块都将会接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,以不低于30s的频率上传61项目数据。 详情可看GB/T 32960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》。
隐私
对特殊行业特种车辆强制执行也就还行,这针对所有车辆都执行,还是国标推荐标准GB/T。
数据上传间隔必须<=30s,上传的数据几乎包含所有的车辆状态信息,且包含车架号、GPS坐标等可高度关联的敏感信息。
另外,看了一下平台的UI界面,以及个人经历,很难对这个平台的数据安全性有信心。
个人觉得其安全性甚至不如大车企的数据安全。
据官方报道,目前已接入的车辆超过2300万辆,2017年以后的车辆,全部都会接入该平台。
如此海量的数据存储,成本巨大,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,很难评。
总结
- 2017年后的新能源车辆,全数接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,包含61项目数据的实时上传。
- 特斯拉等车企,也同样会接入。
- 我想说,这一点也不好笑,“老大哥的眼睛,真的无处不在。”